業力就是你的個性

問:

就佛教的因果來講,因果是不能洗掉的,不論是佛或哪一個本尊,我們的業障都是去不了的,如果這樣的話,我們修持金剛薩埵有什麼用?

答:

這一段你可能沒有很清楚了解。首先,業力分為身體的業、語言的業,還有心造作的各種業力。業的重點是「自己造的業,別人沒有辦法幫你消除,但是,自己造的業,自己可以將它消除、清淨」。譬如有兩個人,一個人一切都很好,另外一個人很痛苦、很不好。這個不好的人就想,我要從好的那邊把好的業拿過來,你覺得有可能嗎?是不可能的。他之所以好,是因為這是他造的善因,得到了這樣善的果。同樣的,自己的情況不好,是因為自己造了這種惡的因,所以會產生不好的情況。我不好看到別人好,就想把他的好、他的一切東西占為己有,這是不可能的。

雖然我有很多痛苦,沒有辦法把一個人的好拿過來,但是你可以怎麼做呢?你可以透過自己的修持,之所以有現在的痛苦、現在的業、現在的不好都是因為我過去惡的因造成的,所以同樣的也可以藉由善的因讓我現在變好,將不好的那些清除掉。自己的業透過自己的修持,並不是沒有辦法消除,不是這個意思,而是自己的業透過別人是無法消除的。換句話說,透過自己的本尊修持,你可以清淨自己的業,但不能依靠 別人清淨自己的業。

簡單來說,業力是什麼?它其實就是你的個性。我們都有個性,個性是怎麼養成的呢?就是透過我們的習慣養成的。由於你不斷習慣去做某件事情,慢慢就變成你好像就是這個樣子,你的個性就因此養成了。就像我自己一邊上課一邊手就會揮動,這是我的習慣,但我並不是任何時候手都在揮動,像吃飯的時候就不會,只是因為有這樣的習慣,碰到了「緣」時,這個習慣就會出現。我的這個「緣」是什麼呢?就是說法的時候。所以,我只要說法、講話的時候,手就會開始揮動。

所以,你可以看到過程是,首先你有一種習慣,然後碰到一個緣,它就會產生這樣的情況。我們也可以看看自己現在的習慣是什麼?換句話說,這個習慣就造成了現在的你。如果是一種不好的、惡的習慣,一直造作下去的話,只要一個「緣」、因緣聚會的時候,可能煩惱、痛苦就產生了,因為這是你一直以來的反應。由於這種惡的行為,碰到了因緣條件一聚會,問題就來了,都是因為你習慣性的以負面的、以惡的方式去回應它。

那我們要如何改變自己?如何改變、清淨我們的業力?它指的就是清淨你不好的習慣。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懺悔,就像你說的金剛薩埵的修持方法。

金剛薩埵的修持方法是什麼?這個修持包含了四種力量,是你必須要具備的。第一種力量「破除力」是我要知道我的習慣是不好的,然後你發心要改變不好的習慣。第二種力量「不再造惡力」是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,所以未來我也不要這麼去做,未來我不要再犯、不再有這樣的習慣。懺悔或說清淨業力其實指的就是改變你不好的習慣。

第三種力量「對治力」是一種對治的方法,你必須透過一些法門來幫助你清淨,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菩提心。因為沒有菩提心,就是一個惡習很重、煩惱很重、自我很強的人,他的情況是總是只想到自己,他最愛、最關心的只是他自己,他總是瞋恨他人,不斷執著自己是這個樣子。菩提心的練習就是學習作一位菩薩,你要培養讓自己有菩薩的個性,菩薩的個性就是跟我們原本的個性反過來,不再只愛自己,而要試著去愛別人,把別人放在第一位,把自己放在第二個位置。透過這樣一個轉換,你在練習作一位菩薩,就在改變自己惡的行為、惡的習慣,就在清淨你自己。這種力量是「對治力」,就是透過對治的方法改變。

第四種力量是「依止力」。金剛薩埵的修持需要透過依止一位本尊來清淨我們的罪業,改變我們的習性。我們一想到金剛薩埵,想到的就是白白的、圓圓的,身體歪歪的相,這其實是對佛法沒有深刻的了解,才會這樣覺得。如果你覺得金剛薩埵跟你是不同的,他是在那邊,我是在這裡的;如果你不知道金剛薩埵是由你的心所展現,他跟你沒有任何差別的話,那代表你對金剛薩埵完全不了解,並沒有真正的認識,那也就根本談不上金剛薩埵的修持,密乘的修持更不用說了,因為金剛薩埵的修持是建立在顯乘的修持之上。

在大乘的顯乘中,唯識宗說一切是由你的心所現的,不可能有一個東西不是你的心所現,你之外的東西是沒有的。而密乘的金剛薩埵修持是在大乘唯識宗之上的,所以,如果我們還以為金剛薩埵是另外的、在心之外的話,那就更不可能修持了,因為密乘是奠基在一切唯心之上的。

金剛薩埵其實不是這個外相,如果你覺得金剛薩埵是心外的東西,首先你就沒有辦法了解到這個法。事實上,金剛薩埵代表的不只是大乘談到的唯心所現,也並不是說一切如夢、如幻,就密乘來講,金剛薩埵稱為「淨觀」,他本身就是你的心。所以,第四種力量是「依止力」,就是依止金剛薩埵,透過金剛薩埵來清淨我們的罪業。總之,金剛薩埵的修持是透過這四種力量,能慢慢把我們的習慣、惡的習性改變。

——摘自《練習坐,找到心》

分享本文 :